那我现在的问题来了:假如说你购买了这个课程,或者报了这个班儿,结果你自己不过来听课,而是找你爸妈过来替你听课,或者说找你朋友过来替你听课,那你告诉我这个指引对你来说还有价值吗?毫无价值。
也就是说,指引只能够针对谁来发挥作用?行为人本人。
听清楚我的意思了吗?第一,针对的对象是行为人本人。
第二个,你告诉我,你什么时候才会听课考试?以前还是考试以后?那肯定是考试以前。
考完了还听不听课了?考完了还听啥课?神经病嘛,那不是。
可不对呀,我怎么认识一个朋友,去年刚考完,人又报了班,又买了书,又开始听课了。
那它只能意味着啥?那意味着上一次指引成不成功?不成功嘛。
那不就意味着要重新接受指引?不就意味着又制定了一个三四百天的复习计划了吗?
清楚了没有?正常的指引听课,咱们知道就是一次性的,就听课之前听一下,听课之后过了就不用再听课了。
反复听课那必须要反复指引吗?这意味着培训反复失败,这个对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尴尬呀。
清楚了没有?那很多同学就当我估计应该是开玩笑的吧,说:“老师老师,我特别喜欢听课,我跟了你五年了,我都是吧是吧?”那这个我基本上都会建议:“老师,你不行换个老师吧?”是这样的是吧?这个咱没缘分了,一般不会这样的。
听到没有?正常的听课就是啥呢?就是一次性的。
听到没有?这样的反复见面容易尴尬。
好了,说这个指引作用,大家需要注意:基本的结构很简单,就是判断的公式五个字儿就完了——本人未发生。
第一,针对行为人本人;第二,针对未发生的行动。
本人未发生。
记住了没有?本人未发生。
好,这是一个指引。
那第二的话呢,叫做评价。
如果说指引针对行为人本人的话,那评价毫无疑问针对什么人?他人。
自己评价自己意思不大,起码在法律当中意思不大。
如果法律允许自我评价的话,那监狱都没有罪犯了,谁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、自己是无辜的。
所以说评价肯定针对他人。
那第二个,针对他人的什么行动?已发生还是未发生?肯定是已发生了。
因为如果一个行动还没有发生过的话,能不能评价?不能,根本就不具备评价的对象或者基础。
未发生的行动怎么评价呢?针对未发生行动的强行评价那叫啥?要么是预言,要么是诽谤。
能懂我意思吧?比如说,我对这个同学说:“你这个杀人犯。
”老师说:“我没杀人。
”我说:“你以后肯定得杀人。
”这叫评价吗?这不叫评价,这叫诽谤。
能明白吧?评价它一定针对的是有现实的行动作为基础,否则根本就不具备评价对象。
好了,说评价:第一,针对他人;第二,针对的不是未发生,而是已发生的行动。
第三个,我继续说,我说这个同学是个好同学,或者这个同学人不错,我有没有评价他?有。
但是我这个评价和我们这儿讲的评价一样吗?不一样。
我们这儿的评价是什么评价?以法律为标准的评价。
你要记住,以法律为标准的评价,它的结果不是高下、善恶、美丑、好坏,而是什么?合法、违法,就两种:合法、违法。
概括起来一句话:他人已发生,合法与违法。
那我问大家,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能够遇到的最常见的评价是什么?就俩字儿——判决。
在做题的过程当中,看见“判决”那玩意儿就是评价,并且判决这个评价还是个专门的、有法律效力的评价。
判决即评价。
同学们,判决书说白了就是个什么书啊?评价书。
判决你败诉了,说白了把你行为评价为违法了;判决你胜诉了,那判决你过去的行为评价为合法了,就这意思了嘛。
记住,看见“判决”就是评价。
能明白吧?老师,那你那你说完了评价,我日常生活当中主要体会判决,那指引咱就不说指引也有判断标志——本人未发生嘛。
那我们说,在日常生活当中,什么样的行为就体现了指引作用?当你想要干某一件事儿,不知道该法律告你该怎么办,法律告诉你该怎么办,那怎么就意味着你接受了法律的指引?那不意味着法律让你干啥你干啥?而法律让咱干啥咱干啥?四个字儿概括——依法办事儿。
说啥叫做指引?本人未发生,依法办事儿。
清楚了没有?题目当中所有的依法办事的行为都是接受指引的结果,而题目当中所有的判决都是评价。
你是都可以不用套用这个标志,直接根据信息判断了。
记住了没有?依法办事儿——指引;判决——就是评价,就完了。
当然你前头那个标志的话,你还是要记得:本人未发生;第二,评价的话,叫他人已发生,合法与违法。
针对他人的已发生行动,判决的判决,这个评价的结果是合法与违法。
当然,实践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判决。
能明白吧?把这些关键信息记住它。
OK,接下来再往后走,教育。
教育上来以后呢,看清楚它给你列了两个类型:第一个叫示警,第二个叫示范。
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:示警和示范是干啥?四点零七万。
我这么来说吧:大家现在听课,理论法肯定不是第一门儿听的。
大多数正常同学来讲,应该是从实体法民行开始的,对吧?那我在那以前听实体法民行老师讲课的时候,或者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,你一般来说对大多数同学来讲,是听完了喜欢听老师讲知识,还是喜欢听老师举例子?大学同学应该喜欢听老师举例子吧?举例子有意思嘛。
讲知识没啥意思,好多听课的节奏大概都是这样:老师讲讲讲知识,捞干货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;老师举例子、扯淡的时候,聚精会神地听。
最后老师说:“老师,你的课我都听了好几遍,很多课我都能背了。
”但是怎么办呢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