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考 · 2025年7月16日

法律规范作用的逻辑框架与判断方法——以指引功能为核心的体系化讲解

法律规范作用的逻辑框架与判断方法-以指引功_第1

原来不懂,老师一讲就懂了;原来不知道哪里是重点,老师一说就大概知道了。

或者说,原本以为自己懂了,老师一讲反而把自己讲蒙了。

你会发现,当你在描述“听课对你有什么作用”的时候,其实你就是在描述“听课对你产生的影响”。

只不过,好的作用就是好的影响,坏的作用就是坏的影响。

法律的作用,也就是法律的影响。

法律的影响当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界定,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界定维度就是“规范作用”和“社会作用”。

也就是说,法律的影响可以分为规范层面的影响和社会层面的影响。

我们先来看“规范作用”。

规范作用指的是法律对个体行为人,也就是对人的影响。

而“社会作用”则是指法律对整个社会的影响。

听清楚了吗?规范作用——对人,对行为人;社会作用——对整个社会,对社会整体。

那我现在问一个问题:我们的社会是由什么组成的?我们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。

这也就意味着: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,哪个是基础?
规范作用是对人的影响,社会作用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,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。

你说哪个是基础?当然是规范作用是基础。

法律先要影响到一个一个具体的人,再把这种对人的影响汇集起来,不就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了吗?所以说,规范作用是基础和前提,社会作用是结果和目的。

因此,我们接下来就要重点讲“规范作用”,因为它是基础。

法律想要影响社会,首先得影响到人。

现在,我们来看法律的规范作用。

我们总共列了五个点,分别是:指引、教育、预测、评价和强制。

找到了没有?指引、教育、预测、评价、强制。

首先来看第一个:指引。

同学们注意,这五个词儿不好做题,能明白吧?为什么不好做?因为很多同学习惯按字面意思去做题。

比如说:“老师,这不就是法律指引他了吗?”“这不就是法律对他有教育作用吗?”如果你按字面意思去做题,基本上是做一道错一道,很难做对。

那怎么做这个题呢?很简单:千万不要望文生义。

我教你们一个听起来很死板的方法:套公式。

我会在后面讲到每一个具体的规范作用时,给你一个判断标志,就像数学公式一样。

你在做题的时候就套公式,套对了就选,套不对就不选,清楚了吗?
好,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:指引。

指引一上来就做了一个区分:有个别性指引,也有规范性指引。

我顺便给大家说一个词:个别性指引还有一个别名叫“非规范性指引”。

也就是说,个别性指引就是非规范性指引。

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:非规范性指引(个别性指引)和规范性指引有什么区别?区别好像挺多的是吧?但你给我挑一个最大的区别出来。

同学们,最大的区别就在于:指引的对象是否特定。

如果针对的是特定的、具体的人,那就叫个别性指引,也叫非规范性指引;如果针对的是不特定的、一般的人,那就叫规范性指引。

记住这句话:特定——非规范;规范——不特定。

针对特定对象的叫非规范(个别性),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叫规范。

举个例子:民法典是规范性的还是非规范性的?规范性的。

为什么?因为民法典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一般人,所有人都要遵守。

而法院下了一个判决书,判决张三赔李四五百块钱,这个判决书是规范性的还是非规范性的?非规范性的。

为什么?因为它只对张三和李四两个人有效,是特定对象,王五、赵六、其他人都不受约束。

记住这句话:特定——非规范;规范——不特定。

判决书是典型的非规范性文件,因为它只针对当事人。

而民法典、刑法典是典型的规范性文件,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一般人。

OK,注意这个点。

所以说,一上来我们就区分了两种指引:个别性(非规范性)和规范性。

大家能区分了吗?能区分就好。

当然我们说,法律当中的指引,主要是一种规范性指引。

毫无疑问,因为法律是个统一的标准,默认法律的指引是规范性指引。

那么,规范性指引又可以继续细分。

它又分成了两种:确定性的指引和不确定性的指引。

其中,不确定性的指引也叫做“有选择的指引”。

那我问大家:确定性的指引和不确定性的指引,区别在哪儿?
区别就在于:它们所规定的内容不一样。

确定性的指引是以义务为内容的;而不确定性的指引是以权利为内容的。

也就是说,义务还是权利?其实也对应着行为模式。

行为模式是法律对你现在行动的要求。

义务大家知道有两种:第一种是积极的作为义务,第二种是消极的不作为义务。

对应的行为模式也有两种:第一种叫“必为”——必须做;第二种叫“勿为”——不要做。

“必为”对应的是积极的作为义务;“勿为”对应的是消极的不作为义务。

能看出来吧?
而不确定的指引,也就是有选择的指引,则是以权利为内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