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我们将对理论法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。
大家需要明确,在法考中,理论法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,而是涵盖了五个部分,分别是法理学、宪法学、法制史、法治思想和职业道德。
这五个部分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看,都属于中型或小型学科。
然而,当这五个学科组合在一起时,它们在法考中的总体分值就不能被轻视了。
实际上,在整个法考体系中,理论法学可以被视为第一大学科。
回顾过去,在司法考试时代,分数统计相对容易进行。
但如今,法考不再公布具体题目,这使得精确统计各学科分值变得困难。
尽管如此,从总体趋势来看,各学科的分值基本呈现同比例下降。
即便如此,理论法学在当前法考中的分值依然相当可观,大约能占到五十分左右。
换言之,在客观题部分,理论法学的分值占比可达六分之一。
这可能颠覆了一些人的观念,因为在过去,人们普遍认为民法和刑法是法考的核心,但实际上,从客观题的角度来看,理论法学的总体分值甚至超过了民法和刑法。
具体来说,刑法的分值大约在30分到35分左右,而民法,如果加上知识产权部分,分值可以达到50分以上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是在加上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。
由此可见,理论法学在法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
在法考复习的过程中,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视理论法学。
在整个法考复习的布局中,复习的展开并非依据个人的学习兴趣,而是要根据考试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科的性价比。
以民法和刑法为例,这两个学科的总体分值很高,单科分数都在30分以上,在当前的法考背景下,它们无疑是大学科。
而且,对于通过法考后从事实务工作的考生来说,民法和刑法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最为紧密。
然而,从考试的角度来看,民法和刑法的性价比是否真的很高呢?这需要具体分析。
任何学科在复习过程中都存在一个临界点。
临界点是指在复习达到这个点之前,学科的性价比非常高,即你的一分投入能够迅速换来一分的回报。
但一旦过了这个临界点,学科的性价比就会迅速下降,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十分的投入才能换来一分的回报。
因此,在法考复习中,聪明的复习策略是不能轻视或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科。
至少在学科复习达到性价比高低的临界点之前,绝对不能放弃。
当某个学科达到这个临界点后,你可以进行评估,合理分配自己的复习精力。
以民法和刑法为例,很多同学的复习起步较早,甚至在年前就开始了。
但你会发现,当复习进行到一定程度,比如在六七月份之后,再继续推进复习,你会发现性价比在下降。
为什么呢?你会发现原来不会做的题目,可能仍然不会做;甚至原来会做的题目,也开始变得含糊不清。
到了后期,你再投入时间和精力,分数的回报就会非常有限。
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是,不管你从一月份就开始复习民法和刑法,还是从十月份、十一月份才开始复习,到了考场上,得分转化率并没有本质区别。
大多数学生,包括那些最后通过考试的同学,他们的整体正确率大概在对半的程度,即能做对一半,做错一半。
当然,如果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可能会达到60%或70%的正确率,但要达到这个水平,需要耗费的时间会非常多。
比如,达到一个正常通过的复习水平可能需要20天左右,但要达到70%的正确率,可能需要60天甚至80天。
而这个过程带来的分数回报可能只有十分左右,但占用的复习精力却远远高于它带来的分数收获。
相反,如果你能把节省下来的这十多天时间投入到其他学科,可能会带来更可观的分数回报。
因此,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。
你可以对某些学科有偏好,也可以高度重视某些学科,但某些学科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科就不重要。
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学科特别重要,就反推出其他学科不重要。
这是大家在法考复习中需要明确的第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复习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