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学习的动力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。过去,人们常常因为生存压力而拼命学习,因为知识和技能是改变命运、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,生存压力逐渐减弱,学习的动力更多地依赖于兴趣爱好。这种变化对法考复习尤其具有深远的影响。
外驱力与内驱力的现状
过去,生存压力是人们学习的主要动力。例如,20年前,法考的通过率仅为17%到18%,但许多人仍然努力备考,因为他们深知通过考试是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如今法考的通过率已经提高到20%,尽管如此,许多考生仍然觉得通过率太低,甚至抱怨法考的难度。这种心态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:如今的考生更多依赖于兴趣爱好作为学习的动力,而这种内驱力往往难以培养和维持。
学习动力的双重缺失
如今,许多考生在复习法考时面临外驱力和内驱力双重缺失的问题。一方面,生存压力减弱,使得外驱力不足;另一方面,兴趣爱好难以培养,导致内驱力不足。这种双重缺失使得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放弃,尤其是在复习的后期阶段,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更容易失去动力。

专注力的挑战
除了动力问题,专注力也是法考复习的关键。如今,短视频、抖音等娱乐方式的普及,使得人们的深度学习能力大大退化。许多人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的法考复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例如,法考的主观题考试时长为四个小时,考生需要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,而许多人连30分钟都难以坚持。
坚持的力量
尽管外驱力和内驱力都较弱,但坚持仍然是成功的关键。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,比如生病、考试焦虑等。然而,成功的人往往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下来的人。例如,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中,国民党将领刘峙被骂为“猪将军”,但他当年考湖南陆军小学时,面对3000人报名、仅录取100人的激烈竞争,依然坚持备考并最终成功考取。这种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
培养内驱力与专注力
为了应对法考,考生需要培养内驱力和专注力。首先,要深刻体会刑法的逻辑之美和论证之美,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考试的工具。通过理解刑法的内在逻辑和体系,考生可以逐渐培养对刑法的兴趣,从而增强内驱力。其次,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论来提高专注力。例如,可以采用分阶段复习的方法,逐步建立知识体系,同时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来提高答题能力。
结语
法考复习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论,还需要强大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。在当今时代,虽然生存压力减弱,但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和坚持的精神,考生仍然可以克服困难,成功通过法考。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,保持专注,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