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觉得没什么,可是别人会怎样?别人会谴责你,会骂你,你的社会评价就会降低。
大家想一想,这个结果对你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?显然不是好的结果。
同学们,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,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,我们是社会人。
什么叫社会人?不是大金链子小金表,一天三顿小烧烤的那种“社会人”,而是身处一定社会关系之中,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人打交道,参与社会分工与社会协作的人。
如果别人普遍对你持负面态度,那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会从一个社会人的状态退回到纯粹的个体状态,被社会关系、被社会群体抛弃。
这就是“社会性死亡”。
社死对一个人来说显然不是好事,因为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、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。
亚里士多德说过,人天生是城邦的动物。
城邦就是一个微型社会。
如果一个人能够脱离城邦而存在,只有两种可能:要么他是上帝,要么他是野兽。
我们显然不能成为上帝,那就只能退回到野兽或动物的状态,这绝不是什么好结果。
因此,道德规范同样具有强制力。
当你违反道德规范后,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,这些都不是好事。
有同学问:老师,我总感觉法律的强制性与道德的强制性不一样,确实不一样。
违反道德后,你担心的是别人骂你、良心折磨;而违反法律后,你担心的是警察抓你、法院审判、把你关进监狱。
监狱、警察、军队代表的都是国家层面的暴力机器。
法律的强制不是简单的非正式强制,而是国家强制。
强制力本身不是法律的特征,国家强制才是法律的特征。
你必须把“国家”二字点出来。
在特征问题上,细节很重要。
刚才我说强制力不是特征,国家强制才是特征,这里的“国家”二字就是细节。
这些细节要素是大家需要把握的,当然不需要死记硬背,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。
我们依次来看。
首先,法律是调整人行为的社会规范。
这句话的主干是:法律是调整人行为的什么规范?社会规范。
这意味着法律与其他规范不同。
一般而言,规范分为三种:自然规范、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。
法律不是自然规范,也不是技术规范,而是社会规范。
法律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
什么是自然规范?自然规范调整的是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,也就是自然规律。
自然规律告诉你两个自然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,比如一年有四季轮换、昼夜交替,水在100摄氏度沸腾、0摄氏度结冰。
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,高度客观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自然规律无法被人创造,只能被人发现。
第二类规范是技术规范。
技术规范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,告诉人类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、改造自然,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和生产资料。
比如,一年有四季轮换是自然规律,但自然规律对人有没有影响?当然有。
为了适应季节轮换,人类必须遵守特定的行为标准。
最典型的例子是穿衣标准的变化:夏天炎热,穿半袖短裤、裙子;冬天寒冷,穿棉衣羽绒服。
如果有人夏天穿羽绒服、冬天穿半袖短裤,大家会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。